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9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教育   11006篇
科学研究   591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1534篇
综合类   94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805篇
  2013年   1019篇
  2012年   1015篇
  2011年   1097篇
  2010年   962篇
  2009年   898篇
  2008年   939篇
  2007年   1077篇
  2006年   1090篇
  2005年   856篇
  2004年   691篇
  2003年   657篇
  2002年   549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 recent years, the transnational movement of people has resulted in increasing tension and debates about national identity. The present research utilized a discourse analytic approach to examine accounts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U.S. among native-born U.S. residents, Mexicans living in Mexico, and Mexicans living in the U.S. Our analysis focused on two sets of diverging accounts of national identity. A first set involved participants' explanations of national identity as natural/essential, “felt”, or conditional, which served to either constrain how “American” immigrants could be or allowed for a more inclusive defini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 second set of accounts involved participants theorizing the national polity as a multicultural or monocultural space which functioned to construct national boundaries as permeable or reinforced (White) American dominance. These patterns of talk emerged across all interviews, although U.S. participants attended to more flexible and dilemmatic (e.g. inclusionary and exclusionary) accounts of national identity.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complexity of nation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而在众多要求中团队精神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求职、从事行业工作必备的条件。中职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其专业学习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与目的性,在为中职生开展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探讨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都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 ,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以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而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是随心理科学和体育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为适应体育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它的母科学———心理学方法的一般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也极大丰富了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手段 ,使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体育 (与健康 )课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该课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并对体育 (与健康 )课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专家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对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已成为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国内,对此问题也相当重视,正在积极开展研究。在体育教学领域,开展有关专家型体育教师的研究,不仅对体育师资的培养和体育教师的进修培训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而且对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加速我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也有着重要意义。借鉴心理学对专家型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决策训练、教学反思及教学研究是培养专家型体育教师的几条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数字图书馆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了优化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健身效应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体育活动兴趣对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与效应。实验表明:对体育有明显兴趣的学生较对照组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负荷效应、身体素质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篮球运动员临场心理躁动的涵义与意义、篮球运动员临场比赛进程中心理躁动的具体表现、教练员临场心理调控的意义与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针对机制专业特点,从改革实践环节、加强技能训练、拓宽实践教学三方面着手,使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为高等职业教育摸索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